[人员培训专业服务子站]

政策
  • 政策
  • 服务
  • 产品
搜 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唱响平安主旋律 做好稳定大文章 —西藏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综述
时间:2020-07-16 16:28  浏览次数:51

安全感更高、主人翁意识更强、幸福感更浓,身在西藏,这是各族干部群众最大的感受。

古人云,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持续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既是边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又是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为此,我们勇于担当、大胆探索,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领导体制,创新治理理念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首先要建立与实践发展相适应的领导机制,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高效。

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区党委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双管齐下、协同并进,建立了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组成两 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抓牢发展稳定两件大事,选好两个方面的抓手,建立两个长效机制,从自治区到地(市)、县 (市、区)、乡镇、村(居委会),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机制保障。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必须解放思想、突破条条框框,以改革创新精神搞好社会治理创新。

西藏反分裂斗争的成败取决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我区坚持做到“两手抓”:即一手抓争取人心,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每年办好利民惠民的“十件实事”,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群众和广大僧尼,筑起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一手抓依法打击,坚决果断出手,依法打击追随十四 世达赖集团、从事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的非法组织和重点人,切实维护好国家的最高利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 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夯实基础,创新乡村管理

“驻村工作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深刻了解了西藏的农村和农牧民群众,真正了解了农牧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区农牧厅驻定日县班久村工作队队员扎西朗杰说。

在广大农牧区,每到一个行政村,都能碰到由各族干部组成的工作队。从2011年10月开始,自治区每年选派两万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全区5464个行 政村(居委会),围绕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拓宽致富门路、开展感党恩教育、办好实事好事五项重点任务,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维护基层稳定的机制。他 们和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

不仅如此,我区还建强乡镇政权,坚持机构编制向乡镇倾斜,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优化干部结构;建强村级组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坚持选派县乡优秀机关 干部、转业军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或担任党支部书记,每年轮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增强他们的法律政策观念、党的意识、国 家意识和工作能力;建强联户单位,结合西藏农牧区面积较大、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在全区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以5户至10户为一 个联户单位,全区共建立联户单位8万多个、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实现联户保平安、联户促增收,夯实城乡发展稳定的根基。

坚持抓住源头,创新寺庙管理

针对信教人数众多的特点,我区坚持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方向,大胆管理、勇于创新。

在昌都强巴林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建立起了寺庙书屋、安装了电视,全寺僧人参加了医保、社保,寺庙建筑也得到了修缮。僧人洛桑江村由衷感慨,过去寺庙和僧尼有困难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如今将寺庙纳入了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范围,广大僧尼也有了其他公民的同等待遇。

“最让我感受到政府温暖的,是我们不必再为生病住院的医药费发愁了。”色拉寺养老院老僧人格桑罗布如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从2011年开始,自治区选派7486名优秀干部进驻全区所有寺庙,实现了寺庙管委会全覆盖和干部驻寺常态化。“驻寺干部为僧尼做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昌都强巴林寺僧人罗松江村连连称许。

把社会治理理念引入寺庙僧尼教育管理服务领域,坚持明确寺庙是基本的社会细胞和社会单元,广大僧尼是公民和朋友,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

围绕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在全区寺庙深入实施“六个一”,推进寺庙“九有”,落实“一覆盖”,开展“一创建”,深化“一教育”,实施“一工程”,开 展“一服务”,积极完善利寺惠僧措施,确保了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充分调动了广大僧尼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的积极性,自觉地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织密网络,创新城镇管理

“每个路口的便民警务站都有民警值守,有什么可害怕的!”在拉萨中学读高三的拉姆告诉记者,从家里到布达拉宫至少要经过三四个警务站,“看到警务站的灯光,心里非常踏实。”

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以爱民便民利民安民为宗旨,在拉萨市、地区所在地和所有县城建成了698个便民警务站,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同时,实行联网联勤联动,24小时执勤巡逻,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在此基础上,将网格化管理模式拓展延伸到社区、寺庙、村民组、居民区,第一时间上报信息、调解矛盾、妥善处置、稳控事态,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坚持敢于亮剑,创新意识形态管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我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紧迫。

区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一方面,切实抓好传统媒体这个阵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的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以习近平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心关怀,坚定宣传社会主义新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 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着力抓好新兴媒体这个阵地。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加快完善自治区、地(市)、县(市、区) 三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不断壮大网上正面声音,严厉打击网上渗透破坏、造谣传谣、恶意炒作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整治虚假信息、网络侵权、淫秽色情等网上信 息传播乱象,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引导格局,使西藏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为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平安西藏创造良好环境。